2008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多达2400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有将近340万人,加上2007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却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就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和技能与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就我国目前最热门的软件产业举例,按照国际上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高、中、初1∶4∶7的比例,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再加上其它行业对IT人才的需求,预计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

  清醒的认识“供需失衡”

  "软件产业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人才”,目前中国的软件人才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缺口:数量上,目前从业人员只有25万人,尚有70万的缺口;在人才的结构比例上呈现为"橄榄型",即软件"高端人才"(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等)和"低端人才"(软件编程人员)严重短缺;有综合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软件人才严重不足。中国急需的软件人才是处于"金字塔"顶层的、能够进行软件整体开发设计的软件设计师与系统分析师,以及具有国际眼光的高级项目经理,这部分人将决定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决定中国将来在国际软件产业链的地位;其次,中国还需要的是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从事软件编码等初级工作的程序员,这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

  软件人才的匮乏引发了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同时也为软件从业人员带来高薪收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信息产业发展发展迅速的城市,目前已有成千上万的学员进入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软件技术的培训和学习。

  “IT人才供需失衡已成定局,一边是人才的缺口,一边是广大的IT学子求职的困惑,在这二者之间我们要扮演桥梁的作用,如何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将是考验我们的关键。”著名IT教育家、北京八维计算机学校总经理尤正涛分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求IT教育机构对当今就业市场有个清醒的认识,加快课程更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经验,使毕业的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符合企业的需求”。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清醒的认识“供需失衡”将是解决目前IT培训机构学子顺利走上岗位的首要前提。积极推进技能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才能促进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就业的“博弈之道”,源头解决问题

  从源头上根除是解决就业的一条有利途径,具体表现在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的及时更新,使学生真正可以学到知识和技能,而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会被社会和企业所认可,即通过对就业市场的研究,按市场需求来进行知识的授予,进而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

  传统的IT培训, 主要是讲授知识性的理论课程,并不注重学员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技能,导致培训后的学员只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具有某一项或多项实际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面面俱到,却又什么都不精的"全才”。针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这一特点,一些有实力的IT培训机构开始独立开发个性化的培训课程,从源头上解决就业与需求的矛盾。